【40周年院庆特辑】┃ 四秩芳华育英才,勇立潮头启新篇

四十年风雨兼程,四十年辛勤耕耘。华东师范大学统计学院凭借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和卓越的成就,成为国内统计学界的一面旗帜。师大统计学科不仅见证了我国统计学的发展,更秉承家国情怀与卓越使命,培养了大量优秀的统计学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栉风沐雨,筚路蓝缕育英才

华东师范大学统计学科的开创者魏宗舒、茆诗松等老一辈学者,不仅在学术上取得卓越成就,更在人才培养上倾注心血。他们以坚定的教育信念和敏锐的学术洞察力,推动了统计学科的发展。

由魏宗舒先生主导,华东师范大学概率论教研室于1960年成立。魏先生常带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投身于实践学习活动之中,精心策划并主持读书班,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在他的悉心指导下,一批在数理统计领域内的教学与研究骨干人才茁壮成长,为学校的统计学专业构筑了坚实的师资基石。

1963年,茆诗松学成归国后,面对当时国内缺乏适宜教材的困境,他凭借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亲自编纂了一套贴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概率论讲义。这份讲义因其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在学生中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与好评。1966年,魏宗舒等翻译的《统计学数学方法》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这部译著的问世,对国内的统计学教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宗舒等翻译出版Cramer的名著《统计学的数学方法》

1978年,随着学位制度的正式公布及首批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启动,魏宗舒与茆诗松联合招录了三名硕士生:王静龙、施锡铨、叶慈南。他们的研究方向涵盖了容许性、重抽样和试验设计等当时的前沿领域。此后,这三位学生均在学术道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不仅晋升为博士生导师,更在我国统计学的发展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学科的建设与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厚积薄发,春华秋实结硕果

1983年,教育部决定在华东师范大学等三所高校首批设立数理统计专业,并随即启动招生,标志着我国统计教育的新篇章正式开启。紧随其后,在1984年,华东师范大学的统计学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创立了我国高校首个数理统计系。数理统计系秉持前瞻性的教育理念,精心设计了全方位的培养方案,旨在强化学生解决实际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借鉴国际先进教育模式,构建了一个融合数学基础、计算机编程技术、统计学核心课程以及经济管理知识的综合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了宽广而深入的学习平台,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实战能力的统计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4 年《数理统计与管理》报道:华东师范大学数理统计系成立


4.png

1987年7月华东师大数理统计系首届本科生毕业合影

5.png

1987年7月华东师大数理统计系首届本科生毕业合影

1987年,华东师大统计学科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国家重点学科之一,这一殊荣不仅彰显了学科在随机过程、多元分析、可靠性统计等多个领域的突出成就,更奠定了其在国内的领军地位。在教学中,始终秉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理念,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抽样调查》课程邀请国家统计局专家授课,传授实务知识。

进入90年代,统计系的教学体系日益完善,更加贴合社会需求。为应对保险精算人才匮乏的现状,1994年,学校成立上海首批保险学本科专业,并于2004年获批精算学博士点,奠定了其在保险精算领域的领先地位。

三、立德树人,追求卓越启新篇

步入21世纪,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崛起为学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学科始终紧贴时代潮流,坚持立德树人使命,不断书写人才培养的新篇章。

2010年,统计学科紧跟社会需求,新增了应用统计与保险专业学位点,为培养具备实战能力的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2011年,学科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获批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标志着其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迈上了新的台阶。

2012年,为了推动统计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学科设立了统计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高层次人才的科研创新与学术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024年,统计学科再次传来喜讯,成功入选教育部“101计划”。这不仅是对学科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成就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学科发展的鞭策与激励。它标志着华东师大统计学科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迈上了新的高度,将为社会培养更多具备国际视野和实战能力的优秀统计人才。

101计划.jpg

统计学院周勇教授在“101计划”工作启动会上介绍建设计划


统计学院历年教学成果奖获奖情况

历年教学成果奖.jpg

构建跨学科交叉育人培养模式

开设“金融学+统计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士学位项目,旨在融合不同学科的优势,培养既具备深厚专业知识又拥有跨学科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推动跨学科导师联合指导的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集合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智慧,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学术指导。开发涵盖工业工程、生物制药、经济金融、大数据等多个前沿领域的课程群,形成模块化选课机制,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多元化的成长路径,助力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脱颖而出,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佼佼者。

深化卓越育人内涵建设

落实“领悟统计思想,传承统计精神,掌握统计方法”育人宗旨,深化学生学术素养与创新能力培养。全面实施“经典统计著作厚读”和“前沿统计文献精读”讨论班,不仅引导学生深入研读统计学的经典理论与前沿研究成果,而且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扎实推进学术午餐会、学术下午茶以及优秀博士生论坛等制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与学界前辈及同行交流思想、分享研究成果的宝贵机会,而且营造了一个开放、包容、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激发了学生对统计学的热情与探索精神,为培养具有卓越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统计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统计学院学术午餐会

近年来,学生以第一作者在AOS、Biometrika、JMLR、Biometrics、Technometrics、Statistica Sinica等期刊发表150余篇高水平论文,在高维数据分析、不完全数据分析、分布式统计推断及工业统计等方向取得了重要成果。学院培养的博士毕业生进入耶鲁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985、211及海外知名高校任教或从事科研工作。

深耕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

着力构建全方位育人生态,通过举办“统计学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研究生暑期夏令营”、设立大学生科研基金、建立 “大学生科研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科研资金与实践平台。同时,聘请业界资深导师,精心打造实训课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此外,学院积极与行业领军企业携手,共同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实现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

近几年,学院双创育人成果斐然。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学院学子凭借出色的作品与卓越的表现,荣获了特等奖的殊荣,充分展现了学院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雄厚实力与卓越成效。


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特等奖

推进一流课程体系建设始终高度重视一流课程建设,全面实施课程思政,深化课程评价改革。2021年,教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第三版)》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一等奖。《试验设计》、《概率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这些都体现了学院在教材建设方面的深厚底蕴与卓越贡献。

学科教师获得多项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和上海市教委本科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其中,“学科融合与领域交叉的统计学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建设”获上海市高校本科重点教改项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获上海市一流课程,《多元统计分析》、《随机过程》、AI+课程《投资学》、AI+课程《人寿与健康保险》获上海市市级重点课程,《试验设计》获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开创国际合作育人新局面

积极构建并深化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乔治华盛顿大学、德国乌尔姆大学、法国里昂商学院及香港城市大学的联合培养项目,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一流的跨国界学习与研究平台,使他们能够在多元文化的交融中拓宽视野,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并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与全球胜任力的复合型人才。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中非友谊”专项资金,不仅专注于为非洲青年才俊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成长机会,培养一批具备国际视野、专业素养与领导力的杰出人才,而且致力于促进中非两地的文化交流、经济合作与社会发展,为中非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回首往昔,学院已历经四十载风雨兼程的光辉历程。展望未来,学院还将矢志不渝地肩负起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赓续统计学科的深厚底蕴与精神血脉,深化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着力培育拥有全球视野、创新思维和社会担当的杰出统计人才,以崭新的姿态和不懈的努力,在育人的宏伟篇章中续写辉煌,开创统计学科更加灿烂的明天。


发布者:张瑛发布时间:2024-12-02浏览次数: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