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高校资源下沉,协同育人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

在基础教育阶段,科学素养的培育是塑造学生科学思维的关键基石。华东师范大学统计学院积极响应教育协同发展的号召,通过推动高校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创新“高校+ 基础教育”协同育人模式,以常态化的科普服务践行社会责任,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为基础教育阶段科学素养培育注入全新动能,助力青少年科学素养的稳步提升。​

启迪好奇种子:小学科学趣味启蒙活动

对于充满好奇心的小学生,学院以趣味化、故事化的科普内容激发他们对统计学的兴趣。统计学院教授方方老师多次在湖北黄冈的黄州市明珠学校、黄州市第三实验小学、黄冈市第二实验小学,面向近 1200多名小学生开展了“漫游统计王国”科普讲座。生动有趣的故事和互动环节,让孩子们直观认识到统计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对统计探索的好奇种子。在面向小学生的华师大数学夏令营、隅举夏令营等活动中,以“漫游统计王国”、“统计王国奇遇记”等充满童趣的主题报告,也为小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统计学奇妙世界的大门,在轻松欢乐的氛围里,孩子们初步接触统计知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激发探索热情:初中科学探究实践项目​

针对中学生,统计学院在科普中注重引导他们深入探索统计原理,培养逻辑思维。方方老师在中学生的数学夏令营中,开展的“数据时代的理性思维”报告,让他们感受到统计学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初步接触运用理性思维分析生活现象的方法,利用“趣味概率”、“不确定性的预测”等主题,引导中学生深入学习统计知识,激发他们对统计学应用的深层思考。​

助力专业认知:高中科学素质拓展活动​

对于面临专业选择的高中生,学院的科普活动更侧重于展现统计学的专业应用与发展前景。学院於州、方方等老师近三年连续在河南周口的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商水县第一高级中学、商水县第二高级中学、湖北黄冈中学等开展的统计学知识科普,让高中生们在互动中感受到统计学在数据时代的强大力量,认识到统计学在实际应用中的广阔空间,进一步深化对统计学思维的理解,为他们未来的专业选择提供参考。

深化知识应用:高中资优生生涯先修计划​

学院与复旦附中等开展课程合作,为重点中学学生提供了深化统计学知识应用的平台。近两年,学院方方、孙蕾老师分别在复旦附中开设的“数据时代的理性思维”以及“数据、模型与统计思维”微课程,以系统的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在掌握数据采集、整理、分析和可视化等基本技能的同时,深入理解平均数和方差、辛普森悖论、贝叶斯公式等统计学知识,以及聚类分析等统计模型的应用。这种长期、稳定的课程合作,使高校优质教育资源深度融入基础教育教学体系,切实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除此之外,学院教师还参与“走近大学 —— 应用数学与统计网络系列科普”活动,借助线上平台打破地域限制,覆盖各学段学生,进一步扩大了科普服务的覆盖面,让更多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能够接触到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

华东师范大学统计学院通过推动高校优质教育资源下沉,构建“高校+基础教育”协同育人模式,以常态化科普服务为抓手,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为基础教育阶段统计学素养培育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方法,为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升贡献了重要力量。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这一模式,探索更多创新科普形式,让更多青少年受益于高校优质教育资源,为培育具有扎实数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新时代人才不懈努力。


发布者:张瑛发布时间:2025-06-28浏览次数:10